背景:
春耕時節,在安徽省利辛縣無人機飛防作業現場,數十架無人機按照預設路線先后起飛,旋翼之下巨大的氣流推動藥霧均勻散開。依托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北大荒農服智慧農業平臺,無人機在作業中可實現“云”端實時記錄作業的地點、時間、軌跡、速度、面積、用藥量等信息,為數據提供、農業統計及補貼發放的真實性、安全性、準確性提供保障。智慧農業平臺已通過國家級北斗相關權威機構檢測及農機監控檢測,現已注冊無人機9.7萬臺,活躍機手超過2萬多人。在這一平臺上,形成了機手與用戶的高效聯結,打造出具特色的農機“滴滴打車”模式。通過智慧農業平臺,可開展無人機飛防、農機跨區作業、地面實時監測等多項業務,實現南機北調做秋收、北機南調做飛防,科學合理利用農機資源,打好服務“組合拳”,為保障糧食安全和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應用與發展,智慧農業控制系統帶領智慧農業發展的更好,推動了智慧農業的發展。

智慧農業農機控制系統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信息通信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也正逐步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推動生產方式不斷轉型,數字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智慧農機信息化管理系統構筑以農機綜合信息化服務網絡和農機綜合監管網絡兩大服務網絡,實現內部辦公與業務自動化,建立農機監理、農機管理、農機推廣和農機化服務等農機業務管理信息系統,使農機業務管理和社會服務完成有效融合。農業大數據云平臺通過傳感器設備實時采集農業環境中氣溫、環境濕度、CO2、土壤溫濕度水分、棚外溫度、風速等數據; 通過WIFI等網絡將數據傳輸到服務管理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生產者可以及時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生產風險; 同時,在智慧農業云平臺上,生產者可以遠程自動控制大棚灌溉、通風、降溫、保溫等設施設備,實現精準作業,省工省時。 以智能溫室為例:智能大棚 配備電動卷簾、排風扇、電動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可實現遠程遙控功能。 農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控制溫室內水閥、排氣扇、百葉機的開關; 他們還可以設置控制邏輯,系統會根據內部和外部條件自動打開或關閉百葉窗機、水閥和風扇。 如溫室機電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