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數字化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基建的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固定和移動通訊網絡。截至2021年底,行政村通光纖和4G網絡比例均超過99%,農村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到1.58億戶,農村網民規模達2.84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7.6%。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數字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目標、重點任務作出重要部署。數字技術、信息技術不僅滲透到農業生產領域,讓生產更加省工省力,更融入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邏輯、交往方式和消費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治理也要適應數字化變革的新趨勢,用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推動管理和服務的精細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推動了智慧鄉村、智慧農業的發展。

鄉村治理數字化的重點有哪些?
一是村民服務的數字化。通過數字技術普及,推動信息進村入戶,開展遠程教育、線上診療,推進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數字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飛入尋常村民家”。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延伸,方便群眾就近辦事,讓數據多跑路,農民少跑腿,實現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快捷辦”。二是村莊管理的數字化。推廣“網格化+數字化”,提高村莊管理效能。推動村務、財務網上公開,加強對村級重要事項的監督。通過微信群、村村享、騰訊為村等鄉村治理平臺,擴大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渠道和載體。實行“積分制+數字化”,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便捷性和積極性。三是安全治理的數字化。深入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整合“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綜治信息系統等平臺,實現智能化防控全覆蓋。推動數據信息的縣鄉村聯動,建設農村智慧應急管理體系,健全及時反饋、快速響應機制,推動農村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設。

精訊暢通智慧農業與智慧鄉村方案
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基于精準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弱勢的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智慧農業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大大解放了生產力。智能蟲情監測,遠程掌握田間蟲情,無公害誘捕殺蟲:蟲情監測系統主要利用現代光、電、數控技術無線傳輸技術、互聯網技術構建出一套害蟲生態監測及預警系統。蟲情監測系統集害蟲誘捕和拍照、環境信息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于一體,實現了害蟲的誘集、分類統計、實時報傳、遠程檢測、蟲害預警和防治指導的自動化、智能化。蟲情監測系統具有性能穩定、操作簡便、設置靈活等特點, 蟲情監測系統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牧業、蔬菜、煙草、茶葉、藥材、園林、果園、城鎮綠化、檢疫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