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智慧農業其實就是農業中的智慧經濟,指充分利用農業物理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成果來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管理。在鄉村振興的這一大背景之下,我們要用科技創新助力智慧農業的發展。

措施:
加速農業生產智能化。科技創新有利于讓農業生態環境健康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采用現代科學技術能夠改良傳統農業種植,智慧農業生產借助科技來進行生產,通過農業物聯網云平臺,可以及時了解農業環境的動態信息,如空氣濕度、土壤溫度、細菌控制等,自動搜集信息并檢測,適時進行自動灌溉和播種。如出現異常情況,還會自動警示。現代科技也能促進水產養殖的智能化,及時檢測水溫、細菌,避兔了手工檢測的繁瑣,讓水生物保持健康的生長態勢,順利通過檢疫,放心地進入市場。
促進農業管理專業化。農業管理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智惹農業管理是運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來實現現代農業的生產與經營。智慧農業管理主要涉及農業災害監測、農村電子商務等。天有不測風云,農業災害監測系統可以通過“互聯網+氣象”的精準服務讓農民及時獲取最近幾天的天氣情況,有必要地采取措施做好農業保護工作,防災減災,讓自然災害對農業的破壞減少到最低。“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讓電商平臺不斷壯大,使農村電子商務逐漸成為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手段,涉及農產品信息、物流、 交易完成全過程。
豐富農業信息服務內容。當前農村大部分地區通過接入網絡寬帶,開啟了農民的智慧生活。智慧農業信息服務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用手機和電腦就可以看到,考慮到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信息內容一般以直接、簡潔、明了的方式直觀呈現,內容主要涉及農業信息、便民信息物流信息等。 具體包括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專家講座、農產品交易信息等等。農民通過在信息平臺上發布農產品需求和價格等相關信息,有指向性地把握市場動態。

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數字農業是智慧農業的心臟,大數據是智慧農業的眼睛,不發展大數據,智慧農業就是盲人摸象。智慧農業需要以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畜牧養殖、農機作業、病蟲害檢測等為重點領域,分階段逐步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實現農業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實施“互聯網+”行動,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完善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農業產業體系,讓“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