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高臺縣把智慧農業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加快推廣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構建起農牧業數字化的產業數據鏈,單純靠勞動力的汗水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轉變,不斷提升群眾增收致富的科技支撐,促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農業大數據控制平臺
記者來到南華鎮信號村智能水肥一體化示范區,工作人員操作智能平臺打開控制閥,噴頭和滴灌管就將提前攪拌好的水和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特點進行輸送。該示范點灌溉系統是由系統云平臺、土壤墑情數據采集終端、田間小氣候監測站、視頻監控、施肥機、過濾系統、閥門控制器、電磁閥、田間管路等組成,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或電腦控制終端方便快捷地實現自動水肥一體化管理。通過對水肥的定時定量控制,提高水肥利用率,實現節水節肥、節本增效的目的,不僅能夠改善土壤環境,還能夠提升作物品質。
今年,高臺縣還大力推廣使用母牛信息化管理平臺,該平臺在對養殖場戶進行信息登記、精確定位的同時,還能對牛只配種、孕檢、產犢、防疫、出欄等信息進行詳細登記,采集的數據能夠及時上傳至張掖肉牛繁育信息化管理系統。農戶通過該平臺能及時了解最新養牛知識及市場流通等信息。靠著網絡的幫助,駱駝城鎮梧桐村村民裴希林家的母牛所產牛犢成活率大大提升,今年已經產了5頭。自從有了母牛信息化平臺,我們從手機上一點就能看到我們牛的信息,比如啥時候發情,對我們發展畜牧業有很大的幫助。

高臺縣依托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點項目,積極創建了水肥一體化智能溫室大棚和智慧農場示范基地,建成農作物病蟲疫情智能重點監測點1個、普通監測點4個,監測覆蓋面積達20萬畝,實現了環境監控、農情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數字化管理。著力打造玉米制種基地田間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平臺,為211家經營主體安裝監管追溯系統,建成信息化企業3個,涉及面積4.5萬畝,實現對種子生產的智能化管理和質量安全監控。目前,高臺縣母牛信息化管理平臺已登記母牛基礎信息10620頭,2022年度計劃登記20000頭,力爭實現全覆蓋。從靠經驗到靠數據,農牧業服務數字化的背后,是高臺縣加快數字鄉村建設的鏗鏘步伐。
(本文來自轉載,若有侵權,麻煩盡快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