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智慧農業,雖然已經從技術層面上具備商業化的能力,但在農民、個體戶這些生產者而言,對其認知僅停留在表面,并不能認識到的智慧農業到底是什么,對于如何智慧農業缺乏基本認知。
智慧農業,將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傳感器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利用感知傳感器、智能控制終端、物聯網云平臺等,以手機端或者電腦平臺為窗口,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構建其對農業從種植、生長、采摘、加工、物流運輸、消費的一體式系統,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供在線監測、精準控制、科學決策、智能管理,不僅體現在農產品生產種植過程,逐漸會覆蓋到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溯源、休閑農業、農業信息服務等。

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智慧農業方案有:智能溫室大棚控制系統、智能恒壓灌溉系統、大田農業灌溉系統、水源智能供水系統、水肥一體化控制、土壤墑情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系統、農產品溯源系統等,用傳感器、控制終端、云平臺等設備代替人工,24小時在線監管。

智慧農業發展的意義
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通過對土壤PH值、溫濕度、光照度、土壤墑情、水溶氧量等參數,結合種植/養殖品種的特性,與生產單位環境現狀及周邊生態環境,精準施加所需成份,保障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在可承受范圍內,避免過量。逐步改善農田、溫室大棚、養殖場、菌菇房、水產基地等生產單位及周邊的生態環境,緩解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智能溫室大棚
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對農產品生長所需的精準把控,提高產量與品質;另一方面是借助農業物聯網的智能控制終端,基于精準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通過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的多層次分析,聯動完成農業生產、管理,代替人工勞作,一人完成傳統農業需十人百人實現的勞動量,解決了勞動力日益緊缺的問題,向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發展。
農產品溯源系統
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和組織體系結構。利用現代化網絡通訊方式,轉變農業知識學習、農產品供求信息獲取、農產品物流/供銷、農業保險等等方式,不再依靠農民個人的經驗來種植農業,逐步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
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
1、升級生產領域,由人工走向智能。
2、升級經營領域,突出個性化與差異性營銷方式。
3、升級服務領域,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
4、實現精細化、保障資源節約、產品安全。
5、實現高效化,提高農業效率,提升農業竟爭力。
6、實現綠色化,推動瓷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
7、作為新理念,需要培育共識,搶抓機遇。
8、作為新模式,需要宏觀政策支持,重點突破。
9、作為新業態,需要規劃全局,資源聚合。
(本文來自轉載,若有侵權行為,麻煩盡快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