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申明,在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面,提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據了解,智慧農業出現在一號文件并非首次,自2017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三年強調促進智慧農業的發展。
智慧農業的概念和特征
近年來,智慧農業無疑是農業領域最受關注的熱門關鍵詞,智慧農業是新興產業,并沒有標準的定義。一般來說,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在5月份的智慧農業研討會上,精訊暢通總經理王相作為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對智慧農業的理解和認識,呂科董事長認為智慧農業至少具備高精準性、高效率性、可追溯性、可復制性四個特點,并以精訊暢通的為例做了具體分析。
高精準性
首先在高精準性上,精訊暢通做的是設施農業產業化,所有的生產都盡可能的實現了自動化,包括水肥一體,包括溫室的自動管理。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對所有的環境都進行持續不斷的監測,而且予以調節,可以讓作物在最適宜的環境下進行卓有成效的成長。
高效率性
它最大的特點就在于,讓很多低端的、重復的、繁雜的、勞動性的、體力性的勞動,從通過智能設備機械裝備的方式把它代替了。最少的農民可以干更多的事情,大大的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就是它的高效率。
可追溯
可追溯是什么意思?就是從種子到它的整個經歷了整個的生長過程,傳物流傳遞的過程,最后上到餐桌。所有的過程中,一切都是被跟蹤的,被記錄的。整個的過程中,它所經歷的一切,都被存儲在大數據之中,可以讓客戶非常放心地,去消費自己所購買的這種農產品;也可以讓搞生產的、搞種植的人,可以有效地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它的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規律性的事。
可復制性
可復制性指在整個過程中,控制性的因素,比如說經驗類的,比如說氣候類的,還有一些其他的環境之類的,很多的東西實際上都已經被提煉成一系列標準化的參數。然后讓他在智慧農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去控制,去衡量我們各個生產指標和環境指標,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讓有效的生產的技術和新品種得到最快的擴張和繁衍。

智慧農業的三大典型發展模式
眾所周知,農業發展面臨重重難題,發展智慧農業是破解農業難題的有效途徑。但智慧農業并不僅僅是指種植農作物,也包括了農業設施的研發制造,農產品的流通等方面,盤點目前智慧農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流通:電子商務模式
智慧農業是智慧化農業,自然包括互聯網+農業,及農業電子商務。我國農業生產絕大部分是在農村進行,而農產品的消費大部分是被城鎮居民消費,用智慧化的解決方案高效打通生產和消費的流通環節,城鎮居民可以合理的價格吃到新鮮的農產品,農村的農產品不再因為找不到客戶而腐爛,達到提升社會公共利益多方共贏的行業發展格局。
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不得不提的是阿里巴巴與黑龍江海倫市合作的電商扶貧項目。據悉,該項目落地后,預計將帶動當地玉米年銷3000萬棒,銷售額超過1億元,通過產業升級,有望帶動萬名農民年增收超過1000萬元。優化農產品流通的電子商務也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之一。
2、設施:科技創新模式
農業發展面臨生產周期長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也是發展智慧農業。這里談到的智慧農業是指農業設施化和農業裝備方面的創新改良,這也是智慧農業的一種發展模式。這類企業專門研發推廣農業設施產品,如溫室、農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智能化農機等等。

智慧農業六大應用場景
談及農業,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種植業,其實農業(Agriculture)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種植業只是狹義的農業,廣義農業是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包括生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智慧農業的8大應用場景,這里是就廣義的農業來談的。
1、智能化溫室
智能化溫室,通常簡稱連棟溫室或者現代溫室。它是設施農業中的高級類型,擁有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直接調節室內溫、光、水、肥、氣等諸多因素,可以實現全年高產、穩步精細蔬菜、花卉,經濟效益好。上文提到的三潤集團的園區基本都是采用智能化溫室種植的栽培形式。
2、植保無人機
植保無人機不僅僅打農藥,而且有數據收集、監測等作用。植保無人機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主要是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來實現智慧農業噴灑藥劑作業。無人機植保作業與傳統植保作業相比,具有精準作業、高效環保、智能化、操作簡單等特點,為農戶節省大型機械和大量人力的成本。
3、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
該系統是采用水肥一體化和土培系統結合的方式,控制整個肥料和養分。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臺灣特色果蔬基地有20多個番茄大棚,統一使用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分別培育出了黑王子、粉櫻麗、紅羅曼等十余種不同顏色的番茄。
4、工廠化育苗
工廠化育苗是以先進的育苗設施和設備裝備種苗生產車間,將現代生物技術,環境調控技術,施肥灌溉技術,信息管理技術貫穿種苗生產過程,以現代化、企業化的模式組織種苗生產和經營,從而實現種苗的規模化生產。
5、農業主機
農業控制系統可以科學化、智能化的監測和管理農業,可以在線查看數據及分析平臺,實現綜合性、靈活性、實時性的分析統計,并提供監控、報警、數據分析、數據應用遠程診斷等服務,實現農業智能化管理。
6、智能養殖場
網易丁磊養豬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曉,當時曾多次登上熱搜,成為互聯網圈及社會熱點事件。丁磊搞互聯網的要養豬肯定也是會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他的養豬場堪稱是智能養豬場。其實,對于一般養殖戶來說沒有那么強互聯網運營能力,監控系統、大數據系統、自動化系統、物聯網系統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智慧農業的未來發展空間
根據某研究院預測數據,到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國家也提出了未來五六年智慧農業發展的愿景,從技術攻關(2019),到產品研發(2020),再到集成應用(2021),引領農業(2022),直到培育產業(2025)。但據專家表示:智慧農業的成熟和蓬勃發展還需要20~25年的時間,所以推進智慧農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
智慧農業無疑是市場未來的一塊大蛋糕,除了三潤集團這樣的科班出身的農業企業之外各路巨頭也紛紛布局來分一杯羹。目前,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巨頭都已在智慧農業方面有所布局,互聯網巨頭主要是發揮自身技術、品牌、大數據等優勢,商業模式在于提供技術輸出、解決方案、銷售分成等方面。那么,誰將是智慧農業未來的大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