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上海互聯網企業拼多多,從2020年開始聯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中國農業機器人創新大賽,如今,第二屆比賽不久前截止征集。主辦方的用意很明確,想通過產學研的共同努力,尋找并支持國內優秀的農業科研人員,加速推動智慧農業發展。

這種形式的創新,果然引起了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關注。前來參賽的項目在農林牧漁領域全面開花,既有設施園藝機器人作業系統、全自動垂直農業生產系統等綜合性機器人項目,也有壟作草莓收獲機器人、水下圍網巡檢機器人、畜禽舍防疫消毒機器人等垂直領域的機器人天團……
一家來自北京的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打通了園藝作業機器人的技術任督二脈,機器人可以做到智慧管控、園區巡檢、自主運輸、農業噴藥、自動授粉等,基本覆蓋了農業的全生產流程。浙江大學李建平教授對自己設計的AI魚——智能魚類疫苗自動注射機很有信心:AI魚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魚苗的注射位置進行智能識別,可替代手工注射。AI魚的注射效率可達每小時1200尾,注射成功率達99%以上,注射一個月后存活率達90%。
許多專家學者高度關注著這樣的嘗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覺得,農業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個全球都在關心的話題,我國農業機器人正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技術包括機器算法、感知系統等都需要持續探索。

智能溫室大棚的發展
國際合作也在以一些有趣的形式開展。騰訊公司的AI+農業探索也備受注目,騰訊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與世界著名農業學府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聯手挑戰智慧溫室種植,雙方的專家學者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優化種植決策,遠程自動控制溫室種植番茄、黃瓜等,為農業智能決策與溫室自動控制提供了一種實驗室范式。兩年中,人工智能種出的農作物收成都超過了人類,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說,這代表AI能做好溫室的高級管理員,和人類協作完成任務,我們將不斷致力于推動這類AI的應用落地,幫助人類應對‘地球級挑戰’,包括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物、能源、水資源和氣候等大問題。
如今,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成為全球共識。這幾年,多國政府相繼推出智慧農業發展計劃,如德國、荷蘭、日本等,規劃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農機裝備推進農業4.0,為小農戶搭建智慧農業平臺等,讓最前沿的技術在田間地頭實現。我國農業農村部和中央網信辦發布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描繪了中國數字農業發展新藍圖——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體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業農村云平臺基本建成。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
看得出,智慧農業的發展必然呈體系化,需要政府、企業聯動,需要解決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問題。智慧農業未來可期,因為它是全人類的共同期盼。
(本文來自轉載,若有侵權,麻煩盡快聯系我們進行刪除)